腦子里信誓旦旦的做著新的計劃,心里卻也七上八下地擔心著:我的新計劃會不會又是無疾而終呢?
新計劃頻頻定!定完計劃就遺忘!有沒有什么辦法讓這種情況改變一下呢?
小編想說的是要有改變就必須提升我們自己的行動力,眾所周知,行動力最大的敵人則是拖延癥,拖延癥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而要有效解決拖延癥,我們要先從了解拖延癥原因與動機開始。
通常來說,有拖延癥主要是這三大原因:
追求完美
很多有拖延癥的人都是追求完美的性格,他們之所以經(jīng)常推遲項目的交期,往往是對自己要求很高,害怕自己的作品不夠完美,所以他們借由時間的拖延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案。
內心抗拒
另一方面有拖延癥的人是內心抗拒,有些事情他們并不一定認同,所以他們用拖延進行無聲的抗議,比如他覺得自己領導提出的要求不合適或者覺得自己內心有想法被壓抑,所以導致他們做事積極性不高,也會有拖延癥表現(xiàn)。
專注力不高
第三個有拖延癥的人往往是專注力不高,伴隨智能時代產(chǎn)品的盛行,我們的注意力越來越分散,多如牛毛的信息反而讓我們抓不到重點,也讓我們失去了深度思考力,而最重要的事情在分散中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拖延癥是這個時代的通病,如何改善拖延的癥狀,杭州天目山醫(yī)院建議:
1、先詢問自己內在想法,加強溝通
治療拖延癥,調節(jié)好自己情緒比先開始干更重要,情緒可以主導我們做事的動機與效果,通常而言,一旦解決情緒問題,我們做事的效果就能事半功倍。
所以在項目開始前,你可以切實的問自己對這個項目的真實想法是什么,學會主動出擊,不要被動的抗拒,而是通過主動與領導溝通進行碰撞,當一個方案有你的智慧整體體現(xiàn)的時候,往往而言你做事的動機也會更強。
2、改變從微小習慣開始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遲遲不行動,往往是我們的目標與計劃太大,心理專家建議可以從微小習慣開始。
比如一個月看完一本書,那么我們可以選擇每天看一到兩頁;比如跑步,不要立馬想著能跑馬拉松,可以嘗試從每天慢跑一圈開始。
當行動的難度降低,我們的行動力會增強,慢慢地便建立起自信心。
3、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針對完美型的拖延癥患者,我們可以樹立先做完比做得完美更重要的思想,這就是現(xiàn)代所說的精益思維,先推出成品,后續(xù)在推廣中逐步迭代。
所以有拖延癥的人先給自己設立期限,然后在設立的期限內完成初步的目標,后續(xù)在與他人交流碰撞中逐步完美。
完成之所以比完美更重要是因為它可以提升你的行動力,然后在行動中持續(xù)提升思考力。
4、必要時尋求醫(yī)生幫助
如果拖延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你的生活,社會功能受到損害,那么就要警惕拖延背后可能隱藏的其他精神疾病或者長期拖延帶來的自卑、自責引發(fā)的其他疾病。
這個時候單純的行為轉變已經(jīng)無法扭轉拖延造成的傷害,及時尋求專業(yè)醫(yī)生的幫助是當務之急,找準拖延的病源,朝著靶標用力,才能一擊即中,從根本上治療拖延。
要想提升自己的行動力,先從改善拖延癥做起,當你嘗試用這四個方法去做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自控力會越來越強,帶給你的也是全新的自我。
]]>自2020年出現(xiàn)新冠疫情至今已經(jīng)3年,病毒在不斷變異,國內抗疫情政策也在不斷變化,隨著病毒的特點和對社會的影響積極調整動態(tài)。隨著毒株的致死率下降和疫情的治愈率提升,據(jù)大部分感染者可以通過自身的免疫功能痊愈,因此近期國內絕大部分城市已經(jīng)開放,取消了嚴格的防疫措施,轉而發(fā)布了國民自身居家防疫、緩解疫情癥狀的指南和建議。原以為各地經(jīng)濟會迅速復蘇,再度出現(xiàn)娛樂消費狂潮時,大街上突然就冷清了…..這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情況,大家的看法高度相似:
1、以前“小陽人”都被隔離了,現(xiàn)在大街上可能有很多“小陽人”
2、躲過高峰期,等大家感染了恢復了,我再出門,這樣就能避免感染了。
疫情防控期間大家都渴望自由,苦中作樂,一門心思想開放,想出門;這一放開,大家都能宅家絕不下樓,必須上班那也是兩點一線,柜臺小姐姐和餐廳小哥哥都疑惑了:”怎么疫情開放了我卻快失業(yè)了?”這是為什么呢?
1. 對新冠仍有刻板印象。如今的病毒殺傷力已大不如前,一般情況下是沒有生命危險的,雖然之前得新冠得是少部分人群,但前幾年的疫情防控得嚴格程度讓人們在心理上就對疫情感染產(chǎn)生了畏懼心理,所以即使現(xiàn)在開放了依然是心有余悸。
2. 從慢性應激狀態(tài)轉為應激狀態(tài)。三年的積極抗疫打亂了原本的生活規(guī)律,大家需要根據(jù)疫情發(fā)展調整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狀態(tài),始終處于一種慢性應激狀態(tài);就好比有殺傷力的外星人入侵,會對人類造成傷害,于是大家隨時防備著外星人的入侵,對整個社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處于一種慢性應激狀態(tài);突然有一天,被告知外星人將大面積入侵,他們殺傷力已減弱,國家不再備戰(zhàn),而是人們盡量避免;這個時候人們的出現(xiàn)恐慌和高度應激狀態(tài)是很正常的。
3. 從眾哄搶物品導致恐慌焦慮。周圍人群表示出對新冠的恐慌,從眾心理導致居民開始搶購藥品、菜品和生活用品,導致生活防疫品(藥物、測試紙、酒精等)開始稀缺現(xiàn)象,加重人們的恐慌和焦慮。
如何降低我們對疫情的焦慮呢?首先分析為什么會焦慮。
焦慮源自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我們焦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看到周圍的人比自己優(yōu)秀,比如同齡的人有的早就月入過萬,財富自由;有的已經(jīng)創(chuàng)業(yè)成功,走上人生巔峰。而反觀我們自己,常常列一堆計劃,只是看,卻不去做。看著別人越過越好,難免產(chǎn)生對比,反而讓自己更加焦慮。很多時候都是睡前躊躇滿志,第二天早上又循環(huán)往復。這樣只會讓自己陷入焦慮的循環(huán)。
當下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更是迎來了全民焦慮的時代。2020年到2022年是特殊的三年,這三年當中發(fā)生了疫情肆虐、經(jīng)濟蕭條、失業(yè)下崗、物價上漲等一系列的問題,房子又是一邊在大漲,一邊又在大跌,一切都顯得那么不確定,人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焦慮的心態(tài)是越來越嚴重。
其實讓你焦慮的無非就兩點,一是你口袋里沒有錢,擔心在未來一旦沒有收入了,房貸、車貸、以及一切的生活開支等一大堆問題就會接踵而來,讓自己疲于應付;二是你的腦袋沒有貨,擔心自己在未來會不會下崗,又或者還有沒有把握能夠持續(xù)賺到錢。
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環(huán)境下的焦慮,表面上會因為個體的區(qū)別呈現(xiàn)差異性,事實上具有明顯的共性,即我們所有的焦慮,往往都來自于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我們總是會對自己所不能掌控的事物會產(chǎn)生焦慮。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該如何應對?
要打破這種現(xiàn)狀,就只有行動起來。
1、計劃不要做得太遠,太大,盡量朝著可以行動的量去做。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去執(zhí)行自己的計劃,就是因為我們把它規(guī)劃得太大了,總是感覺很遙遠,自然也就失去了行動的信心。
做計劃不要只是概括。如果你的計劃是看書、運動、學習,這類似的非常概括的事,那么你會有一種不知從何處開始的感覺。你不妨計劃想想看哪一本書、看幾頁。
制作一個物品,如果有清晰的步驟圖,那么肯定會事半功倍,倘若只是自己模糊地摸索,不僅會增加難度,也會讓人退縮。
沒有行動,你計劃做得再好,那都只是一個擺設。只有你踏出第一步,接下來才會繼續(xù)下去。想到了就立馬行動,先不要管是否準備好,也不要去多想其他的可能性。
如果我們做一件事要等待時機,要準備完全之后再去行動,那些時間可不會等你。不僅錯過最佳的時間,其中也會出現(xiàn)其他變量。
行動起來就成功了一半,只要有了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先行動起來。
另外,我們普通大眾要如何應對當下這種全民焦慮的時代呢?這里有三個忠告:
1、理性消費
2、謹慎投資創(chuàng)業(yè)
3、加強自身學習
當下環(huán)境下,全民都在焦慮,焦慮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對自己能力的不夠自信,此時我們要做到務實規(guī)劃、目標具體、馬上行動,我們才能從容地應對未知,坦然地面對未來,才能讓我們在這個焦慮的時代變得淡定點。
]]>